如今,我們經常接觸的潤滑油用于汽車“機油”。對于車主來說,潤滑油是除汽油之外的另一大成本。在汽車保養過程中,車主與潤滑油打交道較多。
如果發動機是汽車“心臟”那么潤滑油就是汽車的“血液”。起到潤滑減磨、輔助冷凍降溫、密封防漏、防銹防腐、減震緩沖的作用。
潤滑油品牌眾多,競爭激烈,可謂“亂花漸欲迷人眼”在選擇潤滑油時,許多車主感到困惑。在選擇潤滑油時,首先要了解潤滑油的主要參數。
1API質量指標
“S”用于汽油發動機,從“SA”到“SN”后面的字母表示發動機機油的質量等級,每增加一個字母,潤滑油的性能水平就越高,對發動機的保護作用就越好。
汽車潤滑油的選擇主要考慮發動機的壓縮比、曲軸箱是否配備正壓通風裝置、廢氣再循環裝置和廢氣催化轉化器。
比如,一般小車的壓縮比是8到10,可以選擇SE等級;壓縮比在10以上,尤其是歐洲生產的汽車,由于發動機功率大、體積小、工作條件惡劣,應選擇質量較高的油品SF級別。
應根據發動機的要求選擇潤滑油。無需在要求較低的發動機上使用較高的潤滑油,也無需在要求較高的發動機上使用較低級的潤滑油。
每輛車都有使用說明書,車主可以根據說明書的推薦級別選擇潤滑油。
2SAE粘度指標
選擇潤滑油的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它的粘度等級
“W”前面的數字代表了低溫條件下機油的流動粘度。值越小,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,冷啟動時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。
“W”后面的數字表示機油在100℃粘度,數字越高,粘度越高,在高溫下保護發動機越好。
機油粘度越低,流動性越好,對發動機的工作阻力相對較小。機油粘度越高,流動性越弱,對發動機的工作阻力相對較大,但在高溫高壓下具有更好的抗剪性,有助于在高壓下抵抗摩擦副的磨損。
所以,對于汽車狀況較好、磨損較小的發動機,可以選擇粘度較小的潤滑油,一些追求經濟性的家庭大多使用粘度較小的油。
對于經常高速行駛、大負荷工作、發動機高速運轉或行駛里程較長的發動機,可適當選擇粘度稍大的潤滑油。
潤滑油的粘度也會隨著溫度的升降而變化。當環境溫度較高時,發動機通常處于高溫工作狀態,容易導致潤滑油氧化,粘度下降,失去潤滑效果。
所以,夏季應盡量選用多級油,這樣發動機在過熱時不會受到過大的影響。
還要注意如何正確使用潤滑油。
更換潤滑油的周期
機油更換周期一般為5000-7500公里,每次更換機油時應一起更換機油濾清器。過早更換機油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,延長換油時間會導致發動機早期磨損和積碳。時間上,礦物油和全合成油都不應超過一年。
2潤滑油變黑是正常的
由于發動機機油負責清潔發動機壁上積聚的積碳和污垢,因此發動機機油變黑是正常的,因為積碳和污垢已經落入發動機機油中。因此,不要以發動機機油顏色變黑作為更換的依據。
3.潤滑油不能隨意混用
汽油機油和柴油機油原則上應區別使用,不能混用,也不能相互替代。
ONLINE MESSAGE
聯系方式